2020年(2019JCR)新SCI影响因子报告已经出炉了!国产SCI期刊的表现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SCI影响因子?
SCI(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每年发布的一套综合性的科学文献数据库,包括多个子数据库,以期刊为单位,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论文。SCI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以年为周期,由Thomson Reuters(现在已被Clarivate Analytics收购)出版的JCR(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期刊用来衡量某一期刊影响力的指标。该指标是通过对该期刊的文章在过去两年内被引用次数的统计得出的。国产SCI期刊的表现如何?
2020年JCR报告中,国产期刊再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总共有310本中国大陆期刊被收录,其中190本期刊影响因子上升,50本期刊影响因子进入了前30%或前20%。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大陆科研机构中被JCR收录的期刊数量最多的两个机构,分别拥有27本和15本被收录期刊,中国科学院的所属期刊在JCR数据库中的稳步上升。国产SCI期刊涉及哪些领域?
国产SCI期刊发展的领域日益广泛,覆盖了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包括化学、农业、生物、物理、天文学等;在社会人文科学领域中,包括经济、历史、哲学、心理学、教育等。国产SCI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随着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国产SCI期刊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大。未来,国产SCI期刊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英文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影响因子和国际影响力。此外,还需要加强引进国际期刊的工作,争取更多的国际性SCI、SSCI、AHCI等核心期刊的收录,从而提高国产SCI期刊的质量和水平。结语
国产SCI期刊的表现正在逐步提升,势头良好。随着国内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国产SCI期刊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