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官网:探究流行病学现象的重要平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英文名: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缩写:CJE)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一本学术期刊,创刊于1980年。该杂志以发表原创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为主,是中国学者研究流行病学现象的重要平台之一。
影响因子介绍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是一种评估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由爱因斯坦研究所的Eugene Garfield于1963年提出。影响因子的具体计算公式为:某年期刊的被引频次(包括该期刊及其他期刊对该期刊发表的文章的引用频次)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所发表的论文总数。通常,影响因子越高,代表该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频次越高,也可以理解为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大。
据2020年发布的影响因子报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影响因子为2.871,位列公共卫生类别期刊中的前列,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医学界广泛关注的指标之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发文范围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主要发表与全人群的健康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和发展
- 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风险因素、病因病机、预后和治疗
- 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公共卫生政策和实践的评估和改进
- 以及其他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内容
该杂志旨在促进流行病学的研究发展,在国内外广泛传播最新的流行病学知识,加强流行病学领域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对学术界的贡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该杂志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不仅在国内被广泛引用,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高的关注度。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曾被列入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国际文献索引(ISI)和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索引(MEDLINE),是国内最早被SCI收录的中文医学期刊之一。
此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还组织了多个流行病学研究的国际会议,加强学科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例如,2019年5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北京市召开了第十九届全国流行病学调查与生物统计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讨论了当前全球最前沿的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研究问题。
总结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是一本以中国学者为主体的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涵盖了多个与流行病学相关的方面。其影响因子表明了该杂志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也证明了中国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水平。未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将继续关注全球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