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杂志停刊的原因及影响
过去几年间,有不少医学杂志宣布停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些停刊的原因是什么?对医学界有什么影响?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CSSCI南大核心期刊停刊
近年来,不少CSSCI南大核心期刊宣布停刊。其中一些期刊停刊的原因是由于审稿人队伍脱节、论文质量下降、发表论文数量虚高、经费不足、读者群体狭窄等多种原因。其中不少期刊试图走向学术自由和科学独立,但他们的专业属性又不可能完全摆脱。最终还是难以为继,不得不选择停刊。
北大核心期刊停刊
早在2015年,北大核心期刊《国际泌尿系统疾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宣布停刊。该期刊是国际泌尿外科医学领域的领袖性期刊,影响力巨大,原因是由于编辑部内部管理不当、质量管控不力以及关联企业违法经营等原因。
CSCD核心期刊停刊
近年来,随着学术界的规范化建设和尊重学术规律的普及,不少CSCD核心期刊也宣布停刊。这些期刊主要原因在于追求发表数量,而不是质量;还有部分期刊在审稿过程中存在失职和违规行为,导致发表不规范的论文。
国家级期刊停刊
在国家级期刊中, 《中华外科杂志》从2014年起至2019年宣布了停刊。该期刊曾经是成立时间最早、发展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访问率最高的外科专业杂志之一。其停刊原因是因为杂志社传统经营模式无法适应数字化科技转型的趋势,从而无法吸引出版社的投资。
统计源期刊停刊
除了以上提到的期刊,还有一些统计源期刊也宣布停刊。由于经费不足、读者群体狭窄、发表论文数量虚高等原因,这些统计源期刊也难以为继。随着开放获取期刊的普及和高质量科学研究的追求,这些期刊肯定需要在发展方向上作出调整。
影响
这些医学杂志的停刊自然是对学术界的一个冲击。杂志期刊的宗旨是为传播学术思想、推动学科发展、搭建交流平台等,而不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因此,期刊的停刊不仅意味着一个学术平台的失去,更代表了整个领域潜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对学术和出版伦理的不良影响。
作为独立的科学传播平台,医学杂志的停刊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怎么避免继续出现其他杂志的停刊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强化学术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学术谈资的管理和检查。目前,不少科技部門已经在推行相关措施,以保证学术的质量和可靠性。